雪中战“疫”:探访风雪中复工的北京建筑工地
详情信息
2月14日,在北京冬奥村人才公租房项目建设工地入口处,建筑工人接受体温测量。 新华社记者 李嘉瑞 摄
2月14日,在北京冬奥村人才公租房项目建设工地内,已经复工的工人从事焊接作业。 新华社记者 李嘉瑞 摄
14日,北京市普降大雪。在顶住严寒天气,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同时,北京市各个工地的建设者们开始安全有序复工。
下午3点,北京冬奥村人才公租房项目工地上,34岁的电工鲁伦科正在焊接作业。冬奥村人才公租房,在冬奥会期间将为参赛人员提供住宿、餐饮、社交场所等服务,会后将作为高品质人才公租房持续运营。
鲁伦科焊接的部位,是13-1号楼6层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下连接段。旁边雪花飘过,他并不觉得寒冷,只感到电焊的灼热。
“这是整个工程的一道‘关键工序’。”项目一标段技术负责人李铁兵说,只有先完成“关键工序”,接下来室内装修的幕墙安装、防火涂料才能开工。这也是最先复工的几道工序之一。
2月14日,北京冬奥村人才公租房项目建设工地的工人在清理路面。 新华社记者 李嘉瑞 摄
2月14日,工作人员在国家速滑馆建设工地清点储备的消毒液。 新华社记者 李嘉瑞 摄
电工鲁伦科和他的6位山东菏泽老乡,2月10日接到返京命令。为了防范疫情,他们没乘坐公共交通,而是开着一辆面包车返京。
虽然在菏泽老家的时候,他们就已经每天戴着口罩,最好能够降低出门,但回到工地,他们还是因工地上严格的防疫措施“吃了一惊”。
“早晨先领口罩,进工地先测体温,出工地还要再测体温,”鲁伦科说,在家时他还有些担心,但回来后工地的措施让他特别踏实。
每天为工人们测体温的,是工地西南口的保安员方宏庆。52岁的老方,把每一个进场人员的体温记录下来,随时备查。以前,他甚至没见过测温枪,现在却熟练使用。“要是超过37.3摄氏度,就算是我的好兄弟,也不能让他进来。”所幸,老方还没遇到过体温超标的人。
“以前有四个进出口,工人们下班后能自由活动,现在只留下一个西南口,进出都要集体行动。”技术负责人李铁兵说,每天早晨7点半,工人们整队,从生活区集体进入施工工地;下午5点半,工人们再集体排队下班离开。“有点半军事化管理,”李铁兵说,为了防范疫情,工人们很理解也很配合,默默付出了很多。
到了中午,雪越下越大,工地开始派人扫雪。“人员进出、建材运输,都要保证安全,”李铁兵说。早晨看到漫天飞雪,工人们也都加厚了衣服。
对于工人来说,最关心的就是工地的防疫物资是否充足。北投集团北京冬奥村项目经理屈晨介绍,负责建设冬奥村的北京城建集团、北京建工集团都设置了防疫专用库房,里面口罩、消毒液、喷壶、湿纸巾等一应俱全。
2月14日,在国家速滑馆建设工地内,新设的防疫消毒队队员在给路面消毒。 新华社记者 李嘉瑞 摄
长安街边,西城区西单文化广场工地上,中建二局华北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张谊亮和值班人员老张一起,正在调试通风设备。与其他工地不同,这里包括了地下三层的建设项目。只有做到更严格的通风,才能更好地防范疫情。“疫情发生后,工地新增了机械通风设备,解决地下作业空间内的通风问题。”张谊亮说。
900个口罩、800副一次性手套、130升84消毒液、30支水银体温计、7台电子测温仪……在朝阳区百子湾保障房项目地上,北京保障房中心燕枫工程公司的项目负责人于晟介绍,在复工前,工地已经准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。
1500个口罩、250公斤浓缩型消毒液、59瓶八四消毒液、25公斤酒精……通州区丁各庄公租房建设工地上,34岁的建筑工人薛星清扫积雪后,看到了工地公示的防疫物资。他说:“我特别安心”。
国家速滑馆建设工地上,建设者们慢慢的开始馆内冰面索网的机电安装工作。负责国家速滑馆建设的北京城建集团项目经理张怡,召集了一次“网络会议”,参加者包括在广州的铝材加工单位负责人、在河北的钢框架供应商负责人、在浙江的膜材料供应商负责人、在北京大兴的加工厂负责人等8个人,身处祖国各地。
此前,未解决一些技术问题,张怡经常与设计方、供应方坐在一起开会。突如其来的疫情,却让他们不得不做出改变。现场会议,变成了线上会议。“疫情当前,但并未影响国家速滑馆的工程进度。”国家速滑馆项目党支部书记黎方益说。
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北京市、区建设行政主任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协调力度,对施工现场疫情防控、劳务人员返京、建筑材料供应、防疫物资筹集、建筑垃圾消纳、工程建设价格调整等相关联的内容,加强统筹、协调、指导、检查,保障建设工程安全有序复工。
“虽然疫情带来了困难,虽然大雪带来了严寒,但这些都不会难住我们。” 黎方益说。
本报讯(记者蔺丽爽)由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制定并发布的《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》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。根据相关规定,机动车存在排放危害的,其生产者应当实施召回。…
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,从警20年,长期扎根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线,执勤在长安街沿线。他曾每天设置三个闹铃,一年365天每天起三更、睡半夜,两次守护五星红旗的朝升暮降;曾因其笔直的站姿、标准的手势、不厌其烦地服务群众,被几名大学生作为暑期作业拍成视频传到网上,被网友誉为京城“最帅交警”;也曾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国庆70周年安保工作,先后16次深入路面实地踏勘。…